又粗又大的黄色网站_久久久影视_美女a片免费网站_18漫画 - 黄色片a

熱點資訊詳情頁

智享匯第九十六期|郭軍、朱宇平:夜話產城鄉⑥

2020/06/30 13:13
導語: 面對疫情持續嚴重影響,在博疫當下,企業如何應對,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切的話題。對此,中國房地產眾籌聯盟充分發揮在各行業和產業領域的資源優勢,特別推出「智享匯線上版」。
主講嘉賓
郭軍 中國房地產眾籌聯盟執行秘書長
朱宇平 上海溫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 
 
分享主題
夜話產城鄉⑥
走進奉賢海灣生態村
 
干貨提煉
 
1、現在整個的垃圾處理更多的還是國家投入的資源,這些垃圾不管是通過填埋還是焚燒,最終它去了哪,是在空氣里、在水里、在土壤里,所以真正去解決這個問題,我相信是要下很大很大的力氣。
 
2、蚯蚓是一個生物,有一系列的可供再工業化的提取,可以進入我們的食物鏈、進入我們的化妝品、保健品、藥品,都可以,這是基于蚯蚓的這樣一個可以持續深加工和開放的過程,所以從經濟上構成一個新的坐標、新的肥料。
 
3、今天我們通過蚯蚓把垃圾轉化為農業生產、養殖業、種植業需要的飼料和肥料,實際上是把我們城市居民、我們生活的對環境污染的壓力,通過蚯蚓轉換成農民農田生產優質農產品的動力,這就是我們講的蚯蚓的偉大的地方。
 
4、社區和鄉村其實就是我們說的用金融的術語就是讓它數字化,比如我是在每一塊土地上,這個土壤的質量怎么樣,它歷年都種植一些什么東西,是由哪個農戶來種的,他用的什么肥,就是所有的供給都是可以量化的。
 
對話內容節選
 
郭軍:各位鳳凰心直播的觀眾、各位聯盟的伙伴和關注聯盟發展的朋友們,大家晚上好!今天晚上又是一個夜話產城鄉的新的場景、新的伙伴、新的內容,又是一個新的高度。從產業、城市、鄉村角度出發,我們走過了煙臺、安丘,走進了深圳富士康,那是一個植物工廠。那么產業城市鄉村還有哪些新的場景,還有哪些新的力量,帶著這個問題我來到了這里。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柘林鎮海灣村,我介紹一下周邊的幾位全新的朋友。
 
這位是咱們的朱宇平老師,朱宇平老師是溫興生物工程公司的創始人、董事長。旁邊這位女士,田總,是長江證券的投資銀行家,為什么投資銀行家會在這里?她要從資產、資本、金融的角度去談一談我們的產城鄉,談一談我們的新農業以及生物工程等等。
 
我左邊這位是我們的青年農業專家,是袁清華先生,是北大畢業,是溫鐵軍教授的弟子。同時他是咱們溫興生物工程公司的總經理。董事長、總經理都在這里。我們鏡頭背后還有兩位青年的生物科技的生力軍,一會兒他們會出現在鏡頭前,現在他們在支持我們的直播。我們旁邊這位美女是今天另一位跨產業、跨行業請來的專家,是中國飯店協會日料專委會的副理事長李小姐,李小姐將會從餐飲、從飲食消費的角度去談一談我們做的這些事情。所以說今天晚上是這樣一個組合在這里向大家做直播。今天我們所處的地方就是海灣村海灣生態農莊,這也是我們溫興溫瑞蔬果專業合作社所在地,這兩家公司為什么在一起,一會兒我們的朱總會給大家解答這個問題。為什么我們蔬果合作社要跟生物工程合在一起,所以我們今天晚上的直播現在開始。
 
朱宇平:大家好!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也感謝郭總能幫我們一個做農業的公司和企業,帶到這個直播的平臺,給大家展示,非常感謝。
 
今天所在的場地是我們溫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下面所屬的農業合作社的場地,我們溫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個生物公司,但是我們跟農業相關,我們公司的業務組合是做農業廢棄物的處理,我們把有機的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然后做延伸到種植業、養殖業,幫助農民種出好的農產品、養出好的農產品,我們公司還有另外一句話是,讓餐桌回到30年前,菜有菜味,果有果香,肉有肉鮮。大家可能覺得我這話是不是說高了?郭總剛才品嘗了我們用蚯蚓肥種植的水果、蔬菜,目前我們所做的工作在這個領域里剛剛起步,對我們來講還有更高的目標和追求,我們要去努力,為廣大的市民提供優質、安全的農產品是我們給自己定下的目標和使命。也是希望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和我們一起來完成這項事業。
 
郭軍:謝謝朱總對企業的介紹。其實我覺得企業的介紹大家可能不是特別的理解。這里邊朱總接下來,我們生物工程在里面的核心的主角是什么,工作的內容和方向是什么,這個給大家簡要的介紹一下。因為大家覺得生物工程好高大上、好科幻。其實我們用最簡單的語言給大家點明主題。
 
朱宇平:謝謝郭總。我剛才講了一大堆廢話,很少有這樣的機會來做直播,有點緊張,其實剛才郭總講的我們所做的核心就是,我自己微信名字是“蚯蚓”,我們這個公司在這方面有20多年的經驗,我們通過以蚯蚓為載體,對有機廢棄物的轉換來讓它變成最好的飼料、最好的肥料,種出好的農產品,這就是我們的核心。而其中關鍵就是我們現在在從事的城市的有機廢棄物,包括生活污泥、餐廚濕垃圾等等進行處理,包括農村的蓄積糞便和秸稈,這是我們公司這么多年持續的投入和研究所獲得的突破。在蚯蚓這個領域,我們的技術積累,我們把蚯蚓作為生物技術的功能應用,是目前在這個領域里面是領先的行業。
 
郭軍:到這一步就揭示了,聽明白了,其實大家都知道上海是中國第一個全面實行垃圾分類的城市,應該說是中國城市文明的先行者。其實垃圾分類,分類之后對家庭來理解,有很多廚余垃圾、濕垃圾,但是大家還看到樹枝、樹葉,包括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有很多的秸稈,這些垃圾怎么處理,當然了,我記得咱們農村焚燒垃圾罰款千元,是不是一到收小麥,現在是夏收,收割季節之后的秸稈除了焚燒之外,現在能有什么處理方法?
 
袁清華:現在的整個垃圾分類,剛才郭總提到,形勢是非常嚴峻的,前幾年有一個紀錄片的導演排了一個紀錄片,叫《垃圾圍城》,現在無論是二三線城市還是一線城市,整個垃圾的處理非常嚴峻,包括垃圾的焚燒,還有后期的填埋,還有一些生物質的處理,這是目前能夠主流用到的技術。
 
但是這些技術背后,也會產生很多新的消耗,一些生物資源的浪費,比如剛才提到的秸稈、人類廢棄物等垃圾,并沒有變成真正的生物質資源,雖然是變廢為寶,但是它的寶的利用率還不夠。比如濕垃圾的處理,一般的生物質處理的話,出來的肥料只能用在園藝上,因為它的標準不符合農業生產。生物清理處理以后,是符合農業生產的,各種指標檢測,就可以作為農業的肥料來使用。這樣從一個小小的園藝的缺口,來接納城市的垃圾,這個空間是不夠的。但是如果把它放到農業生產上來,哪里來的就到哪里去,實現一種真正的循環。而且蚯蚓本身也是一種生物質,不需要耗費太多的化學之類的東西,所以它的處理方式從環保的角度來說,從利用率各方面來說都是非常非常好的選擇。
 
郭軍:蚯蚓提出來了,垃圾提出來了,我們講垃圾的產生,作為餐飲界的李小姐,雖然年輕,但是在專業餐飲領域這么高的行業當中的職務,她對整個行業還是有很深的理解,包括從操盤上的實務的經驗,那么從您經營餐飲的角度上講,一個餐廳產生的這些垃圾,之前是怎么處理的?
 
李小姐:就全部扔掉了,沒有循環。
 
郭軍:全部扔掉,是通過城市垃圾升級直接走了?
 
李小姐:是的,這就是北京垃圾分類之前。
 
郭軍:所以說城市垃圾分類連餐廚帶餐余,所有這些垃圾和城市里邊家庭產生的垃圾統一運走,田總,您作為長江證券,田總今天下午給我談到了國家目前在城市垃圾消納處理過程中的從金融角度看到的成長,您幫我們略做介紹,垃圾處理需要哪些成本?
 
田總:我也是拋磚引玉,今天非常榮幸能和大家探討這個問題。蚯蚓變廢為寶,到田間地頭,是個循環經濟。同時又是環保問題,因為它解決的是垃圾處理問題。我們也可以看到其實在國外是有一些小規模的,因為蚯蚓還是處理生活垃圾,包括一些瘀泥,等濕垃圾的處理。但是從咱們國家目前看,還是沒有一個完整的企業通過蚯蚓來處理垃圾。蚯蚓我們原來通過學習了解到,目前大部分都是雞糞、鴨糞、動物糞便,做成相應的肥料。但是用蚯蚓去處理垃圾,這個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在技術上、在市場空間上都是。
 
現在整個的垃圾處理更多的還是國家投入的資源,這些垃圾不管是通過填埋還是焚燒,最終它去了哪,是在空氣里、在水里、在土壤里,所以真正去解決這個問題,我相信是要下很大很大的力氣。尤其是我們這兩年來,垃圾的發電,就是焚燒發電其實是非常非常大、非常好的舉措。但是像現在溫興也是很好的機會,其實上市了,從做傳統的蚯蚓肥這樣的企業轉換成了一個上游做環保的企業,通過多年的主要是一些技術上的積累,來實現能夠處理濕垃圾,能夠處理餐廚垃圾,還有麥稈,包括動物糞便等等,各種類型我們能夠想得到的垃圾。當然還包括重金屬的一些處理。就是真正形成一個閉環,真正實現藍天白云。
 
這塊應該講是一個現代農業,也是一個現代的環保業,不管是現代農業還是現代環保業是非常大的一個產業,確實是需要資本化,需要證券化的支持。但是說到這里,其實心里還是覺得有一些空落落的,因為我們是做證券的,一談農業上市的企業,我們都知道農業是無底洞,比如地里有多少菜、水里有多少苗,其實到底有多大量,整個在證券化的角度來說,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很多已經上市的這些農業企業,還是缺少一些非常大的技術和核心的支持。
 
再到金融的支持,比如像銀行、保險、證券三大產業對農業來說,其實未來的方向是環保產業,但是農業最后落到地里去,是一個農業的循環經濟。但現在我們接觸下來整體來看,包括銀行,其實說到根本,對于農業企業、對農戶的支持,現在還是在談在信用體系上進一步完善。未來有很大的空間。
 
包括保險業也是這樣的,有資產保險、財產保險,農業是最后的一塊資產,這塊保險行業應該講也是剛剛開始。和銀行、保險相比,證券這幾年確實上市的有農業企業,但是包括去年新推出來的科創板,科創屬性里面確實非常缺少真正有科技含量的這些生物農業的企業。
 
郭軍:在農業的上市公司,或者正在上市的公司里面,有類似做真正實現這樣的嗎?就是環保和農業生產結合起來,更緊密的項目,有嗎?
 
田總:這塊目前為止只有一家,因為我們原來對于涉及農業的企業上市公司有要求,環保也有要求,像今年漲的最好的股票是環保的股票,就是因為可以焚燒發電。
 
郭軍:垃圾焚燒發電這個成本呢?
 
田總:這個成本其實都是有量化的,雖然是政府不同的部門,可能不同的地區會略有差異,但是這些都可以看到,都是標準化的,包括政府的補貼,還有運費的補貼,還有一些發電的補貼。其實這塊政府確實是投入了很大的財力來解決這些問題。
 
也是跟朱總學習,第一次見面,跟我說了一句,去查一本書,他說蚯蚓是達爾文說的給人類留下的最后一把鑰匙。
 
郭軍:行,我們就把這鑰匙交給朱總。因為剛才田總開了幾個題,我要就著這幾個題目跟您交流。我跟朱總其實這是第三次見面,前天晚上是第二次,大家看一下照片,朱總一個盤子,我一個盤子,我端的是西紅柿,朱總端的是玉米,但那個是爆漿的。我和朱總是在前年在洛川,那個洛川蘋果我和朱總在洛川見,鎮政府的辦公室,當時朱總是上海的生物工程專家,談蚯蚓。因為當時洛川蘋果需要大量的高品質的肥料來支撐洛川蘋果領跑世界,洛川蘋果領跑世界需要肥,朱總和我們相遇了。當時我在那里是在想調研養豬的事,朱總是解決豬糞的事。這次到上海,突然就遇到了,因為心直播,朱總跟我提了做什么,我一說,然后說您在上海,那我一定來看看。所以我把這個因緣介紹給大家,所以現在請朱總拿出這把鑰匙,達爾文這把鑰匙在你手里,你講講這十年,是怎么實現這項技術的,做這項產業的。
 
朱宇平:是這樣的,我原來也是其他行業的,在十年以前轉到這個行業的,機緣巧合。轉到農業來說,對中國食品安全進行考慮,我們很多地方的疾病是吃出來的。后來到這個公司來,從這家公司開始做起,當時的進入,沒想到一走就走了十年。這是我做過所有行業里面最難的,我們一直在投入。能夠支持我走下來的有我們其他的一些因素,但是還是本身對這個環境、對土壤的熱愛,因為作為五六十年代的人來講,還是有家國情懷,看到一些事情就要去做,無論周期,就是能夠對環境、對社會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就是有意義的。所以就是一直走到現在,就是在堅持。
 
中國是一個大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國,我們今天的環境已經走到了這樣的情況,我們如果不去面對、不去發力、不去改善就是不可持續的。這是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的事情。
 
在這方面我看到了解決問題的機會,或者剛才田總講的那把鑰匙。到目前為止很多人都在研究蚯蚓,蚯蚓是上帝給人類最后一把鑰匙,為什么呢?因為那個時代已經預見到我們人類的工業化的進程,而工業化的進程的過快增長一定是對環境的破壞加速,所以要吃蚯蚓。為什么會吃蚯蚓?就是我們今天把所有的垃圾處理的轉化,今天我們整個環境的核心是農業生產,有機是回歸到土壤,我們用化學肥料替代有機肥料,使土壤肥力下降和有機質浪費,就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造成了惡性循環。
 
那所有的問題光談情懷是不能長久的,這是沒有說服力的,短時間內可以,但長期不行。這種長期的問題一定是一個經濟學的問題,我們要有一個新的系統,能夠在經濟上替代化學肥料,同時又能改善我們的土壤,提高農產品質量,這才是可持續、可落地的具有操作性的方案,以我們的認知和我們這么多年的努力,我們覺得到目前為止通過蚯蚓找到了,通過蚯蚓作為一種生物載體來轉化有機廢棄物,完成這個轉化,讓高品質、低價格的有機肥回到土壤,這個部分我們還可以算環保的賬。所以也是基于這樣,我們這么多年來一直在持續的投入做這件事情,有些事情要通過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看到它背后的邏輯。簡單的事情誰都可以做,但是要有生命力、有持續性。
 
郭軍:我稍微補一筆,為什么我們能堅持?第一,朱總是軍人出身,是海軍,是中國第一代學習信息工程計算機的優秀的軍士,他在海軍司令部工作,是航母出身,投筆從戎。第二,軍人具有堅毅的意志,和為國、為民的情懷。這是精神上。另外,為什么能扛十年,這是有家底啊。有情懷,還有一定的積累,也有方法,選擇了這個產業做了十年。那是怎么完成這個偉大使命的,是怎么做的,能不能簡單的跟觀眾朋友們介紹一下,蚯蚓怎么把垃圾變成肥料的?
 
朱宇平:這是非常好的一個問題,郭總剛才提的問題,就講到我們的技術革新。因為蚯蚓是一個生物,活體,同時它對環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它的生長環境包括含水量、濕度,對溫度的敏感性、對濕度的敏感性、對光線的敏感性,都是要求非常高的。而且蚯蚓從生物來講,又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德國有機農業的評判標準,其中有一條就是我們每平方米能夠挖出多少條蚯蚓,是硬指標。我們今天的土壤里面要是挖出蚯蚓是很難的事情。第一,要有有機質,沒有有機質是不行的。第二,我們的農藥和化肥對蚯蚓是最大的傷害。
 
我們用這么一個脆弱的生物去做生活污泥的處理、餐廚廚余的處理、生活垃圾的處理,還有食品加工廠廢料的處理,這么多復雜的有機質的處理,要把它都能處理,這是需要有很長的技術積累,就是我們講的去試錯。首先把這些進行無害化處理,去做污水處理廠,去過垃圾站的都知道,那里的氣味,因為垃圾的發酵等等,在夏天這么炎熱的情況下,我們這里一點味道都沒有也是不可能的。我們把這些作為原料進行處理,把它在短的時間內,用最低的經濟成本,因為目前在處理生活污泥、處理城市垃圾,包括上海垃圾分類之后,做的能耗都很高。可是農業從生產環境來說,經濟上長遠來算是很劃算的,我們以低的成本來完成的,然后再創造一個適合的環境、溫度、濕度、光照,讓它把這些垃圾消耗掉,消耗掉以后,蚯蚓糞全世界的農業專家都知道這是最好的物質。蚯蚓是一個生物,有一系列的可供再工業化的提取,可以進入我們的食物鏈、進入我們的化妝品、保健品、藥品,都可以,這是基于蚯蚓的這樣一個可以持續深加工和開放的過程,所以從經濟上構成一個新的坐標、新的肥料。
 
郭軍:我們用一些種類的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成為蚯蚓的食物,然后喂養蚯蚓,把它全部吃進去之后,拉出來,這個蚯蚓糞就變成有機肥,蚯蚓本身還可以用做深加工。這個領域里面我們的清華是農業方面的青年專家,那么現在董事長和總經理從您工作的角度,現在這個公司整個技術是處于什么狀態?
 
袁清華:現在我們基本上整個大的生產線都已經做完了,我們從濕垃圾進場,預處理,然后再喂養蚯蚓。
 
郭軍:這是自然發酵?
 
袁清華:對,因為所有的這些外部垃圾都需要前期做無害化處理,我們是利用我們毫米級的粉碎機,超級粉碎,粉碎到一定的細度,增加它里邊的空氣,相當于耗氧發酵。通過這些前期的工作,變成蚯蚓可以食用的食物,增加它的利用率。通過我們計算肥料和蚯蚓的比例,算周期,然后分離出肥料和蚯蚓。
 
郭軍:今天下午去現場看了,前兩天去富士康看,一架子一架子的三層樓高,今天我看到的有一層半樓,但是有四層的蚯蚓的工廠,相當于我們的蚯蚓工廠,逐層的生長,而且生產效率極大,也進行工廠化生產,所以這點是我第一次感覺到我們能夠把垃圾無害化處理和有機生物進行轉化,而且進行產業化、工廠化的制造,這是我之前沒有想到的。我以為是帶點自動化的田間的處理。沒有想到是這樣的。
 
這里邊生產出來之后,咱們現在一天的總量是多少,就是蚯蚓從成熟到進入第二代,三條生產線上有四層,那原來的生產量,就是成熟的狀態下,一條生產線處理量能達到多少?如果新的三條生產線進入運營狀態的話,最大數量是多少?
 
袁清華:我們現在三條生產線一天處理十噸,但是我們實際上因為上海本身農業的規模不大,養殖業的規模不大,種植業的規模也不大,我們做這件事情的邏輯是希望在有可以復制的針對這些農業大縣、種植大縣、養殖大縣,我們通過我們的技術,通過處理把種植業、養殖業和城市濕垃圾的處理關聯起來,進行這樣的循環。所以上海這樣的地方,加上上海的土地資源非常寶貴,所以規模化的做這些事情是比較成熟的,所以我們現在做這個事情就是以一個可以規模化去復制的demo,樣板,我們將來這套模式增量的話需要對整個系統進行規劃和設計。
 
郭軍:我們現在的示范園區是在奉賢海灣村的示范園區里,升級工廠化的demo,是三條生產線12層,日均處理量10噸以上,如果我們形象化的話,10噸的廚余垃圾大概是多少家餐廳?如果北京的大型餐飲企業和餐飲店的話,一個店一天有多少廚余垃圾?
 
李小姐:在我的概念里邊,像我們餐廳如果是正常接待客人的話,一天可能有四大桶,沒有標準,100公斤吧。
 
郭軍:那如果像清華是做社區工作的,也做過鄉村的工作,如果按照一個社區的話,一個餐飲店正常運營的話一天是100公斤,那么一個社區,比如住500戶,大概多少?
 
袁清華:一戶大概兩公斤到三公斤濕垃圾。
 
郭軍:家庭戶,一天大概兩公斤的濕垃圾,就是廚余垃圾。戶均兩公斤,所以每天一大包,現在已經分類了,社區的垃圾桶里一扔,我們的這些濕垃圾,每天每戶就這些,最后這些要讓它干,然后進行處理焚燒,但是如果要清理一天是十噸。所以說小蚯蚓真的能創造大的價值。這個價值除了剛才說的肥料生產出來之后,這個價值是怎么一個創造方式呢?
 
袁清華:實際上剛才朱總講了,因為涉及到餐飲和居民的濕垃圾,就是原來我們城市居民的垃圾和農業、土壤是無關聯的,我們是把它填埋或者燒了,實際上是給整個社會給大氣污染排放是增加了的。今天我們通過蚯蚓把垃圾轉化為農業生產、養殖業、種植業需要的飼料和肥料,實際上是把我們城市居民、我們生活的對環境污染的壓力,通過蚯蚓轉換成農民農田生產優質農產品的動力,這就是我們講的蚯蚓的偉大的地方。就是小蚯蚓大世界,也是它神奇的地方。
 
郭軍:用它來種玉米、種西瓜、種甜瓜、種茶葉,這是我們現在擺的這幾樣,你們看到的,還有我們外面500畝的土地的六七百個大棚,我們現在生產小番茄、水果玉米,包括多肉植物,因為有不同的棚,還有不同的業態,所以這里面形成了多少個優良品種的栽培種植繁殖基地?
袁清華:我們現在這個基地種植的品種還是比較少,因為我們主要不是去做種植和養殖,而且我們為農民提供了底層的技術做支撐,上海這邊的高端的合作社,都是我們的客戶,今天這個西瓜不是我們種的,這個甜瓜也不是我們種的,玉米是在我們這里種的。
 
郭軍:目前為止,我們服務的這些高品質水果的品牌的供應商都有哪些?品種、品牌的供應商。
 
袁清華:像上海的應季水果,這是8424,像西瓜、甜瓜,現在是哈密瓜,在這之前是甜瓜,上海叫玉菇,還有葡萄、黃桃、水蜜桃、蟠桃、脆冠梨、草莓,都是應季的瓜果。就是上次我們見面的洛川蘋果,我們這次跟政府一起干一個事情,就是一起來推廣,農業部是去年提出來農藥化肥零增長,我們提出來用生物農藥替代化學農藥、用生物肥料替代化學肥料。
 
郭軍:其實來到這里,我們剛才大家都知道了,李小姐你算餐飲的資深從業者,你評價一下擺在現場和剛才在餐廳吃到的那些新鮮的咱們基地產的蔬菜,口感你有什么評價?
 
李小姐:在消費者的概念里面,大家都覺得一個好的餐廳肯定對于廚師要求很高,但實際上現在的餐廳都是連鎖化、標準化到中央廚房,對食品的源頭抓的是很緊的。像我是從2014年就開始接觸餐飲,當我開始做的時候,我就在不斷尋找美食的路上,我發現在國外,像日本我們做日料的,其實在中國吃到的跟在日本吃到的還是會有不同的,我們在中國買的醬品質是很高的,差異還是很大的。在這上面我確實走了很多冤枉路,交了很多學費。當我在吃到朱總他們的哈密瓜,包括一開始吃到爆漿的水果玉米的時候,我非常驚訝。在中國完全可以有這樣的產品,而且性價比非常高。我們可以跟消費者說這是中國產的,但是是非常稀有的。像爆漿玉米這樣的,我們可以把這樣最好的水果呈現在消費者的桌面上。還有西瓜,現在市面上的差太遠了。但是真正有性價比的產品,蚯蚓的糞和土壤培植出來的水果真的是太棒了。
 
郭軍:李小姐對味道的欣賞溢于言表,但是客觀說,第一,地域是一個參照系。第二,品種,因為必須是同樣的品種,在同樣的管理方法上,然后是從土壤上進行對比,如果前面幾項都基本差不多的話,真的它的土壤、它用的肥就是決定它口味和品質的最重要的因素。我們今天吃的這些好的東西,我們在北京也能吃到,我們來上海,我們希望有機會上海的朋友歡迎大家來咱們溫瑞合作社,看我們的小蚯蚓,吃我們合作社廠的水果。一會兒我們后續會做兩到三期,會有我們的農學專家,有產業運營專家,給大家講小蚯蚓怎么樣帶動大世界,分幾期給大家做詳細介紹。另外我們會讓朱總組織,把用我們蚯蚓肥的伙伴們的情況也要集中在一起,要告訴大家,小蚯蚓會給你們助力、會給你們加油,會給你們增加味道,會給你們提升品質,讓你們看得見、吃得到。這是一個小蚯蚓助力品質的情況。
 
郭軍:今天下午帶著城鄉融合和休閑農家樂也好,休閑農業也好,這樣的課題,咱們的朱總朱老師帶我們去了這附近的另外一個合作伙伴,因為他們在新的經營的地方,就是挨著我們,也用我們的蚯蚓糞,叫樂田,市民農場。那里面就把一分田一分田隔成小塊,由城市居民來領養,同時還給提供一些搭賬篷、搭小工具房的地方,那里邊都是一家一個小地塊,一共有400個小地塊,所以這塊還有很多家庭基本上還會在等著新的地塊的認養。就是城里面的自留地。
田總:就是城市包圍農村,市民下鄉。
 
郭軍:陽臺農業、社區農業,我們前兩天跟富士康的李總在想如何把這個工廠放到商業綜合體里面去,商業綜合體里面有這種無土栽培,也有沒有味道的蚯蚓的真正的新的城市商業生態,這樣體驗性更強,每天可以接觸到土壤,每天能夠接觸到農業,每天能夠接觸到小蚯蚓和作物。同時,每周5+2,我們可以到鄉下的田園自家的小自留地,城里5天,村里2天,這個加起來就是城鄉相互支撐、相互滋養,在蚯蚓和其他有機產業的帶動下,欣欣向榮的一個新的產業升級、消費升級的形式。
 
從消費升級這個角度來講,你覺得現在從餐飲消費者和餐飲市場的角度,現在消費者對食材的品質和來源有什么新的趨勢嗎?
 
李小姐:我看到的消費者,他甚至比我們更要懂食材,就是真正的我們的消費者他們對食材的這種把關更重要一些,尤其是現在對于家庭、對于下一代的健康飲食,大家都是比較注重的。我現在聞到了這種茶香。
 
郭軍:這是什么茶?
 
朱宇平:這是武夷山的大紅袍肉桂。這款茶就是在天星村,我們的茶就是在他們家的園子供的肥料。
 
郭軍:太好了,我到處都是去撞,我今天又撞出一個武夷山村支書,咱們期待著過幾期讓朱總聯系一下,把武夷山大紅袍的傳承人蘇書記安排一次直播,在武夷山給我們直播,他的武夷大紅袍是如何讓小蚯蚓實現大價值的。這事交給您了。一言為定。
 
朱宇平:一言為定。
 
郭軍:我們為小蚯蚓和大紅袍喝一杯。不斷的大家都把好伙伴都邀請上來,講產城鄉。
我們心直播會上山下鄉的,我們會組織一些走進曾經做過直播的地方,去體驗,是不是真的像講的這樣的引人入勝,下一次我們歡迎大家。什么時間過來看會比較合適?
 
朱宇平:7月中下旬。
 
郭軍:歡迎大家有機會來上海的話,我們這個基地都整理包括生產線都已經做了,愿意來買肥的來買肥,愿意來吃果的來吃果,愿意來學習的來學習。
 
李小姐:購買力、消費群體大部分都是年輕化的,這部分人都出過國,所以大家在國外吃到好的食材是很普遍的,在中國國內是有對比的。一旦他對比的時候,就會更多的是在于食材上的選擇,他不在乎說今天這一頓飯吃了多少錢,現在一般可單價在200到300都是可接受的,因為咱們講究的是食材的本味,如果一家好的餐廳吃到好的食材的話,以我身邊的這些消費群體,一定是回頭客的。因為我們可能有些人不懂,但是他會對比,他一旦對比出來的時候就會很認可了。就像一份沙拉,這么簡單的東西,不在于調味的醬汁,而在于菜。我在上海吃到的青菜地瓜葉,在北方是吃不到的,而且它的水分很充足。簡單的一個綠色植物,都有這么大的差別,尤其是在上海、在南方這些城市的這樣好的食材,當然現在通過運輸冷鏈可以到北方的。我覺得如果在當地吃到的,在基地里能現場去摘,第一時間吃到還是很不一樣的。
 
郭軍:我們要經營這個農場的話,因為我們今天吃的是相當于農家大姐的方法,但是如果我們對外經營的話,比如經常來一些客戶家庭等等,你覺得從餐飲方面,既標準化,又把我們現在里面的物產能夠利用的話,您給我們建議或者有什么想法?
 
李小姐:讓大家吃到本味的,而且做一個開放式的廚房,甚至說讓這些家庭做,因為一般來的都是親子,讓他們親自操刀做,咱們廚師在旁邊指點,可能就是很簡單的一些調味料,他們親自嘗試去做,既可以增加他們的樂趣,他們也看到原來做餐飲做一道菜很簡單,就是只要有好的食材就完全可以做一道美味的菜肴。大家都說原來一個餐廳根本不需要好廚師了,這也是一些餐廳把大廚都砍掉的原因。因為我們做的還是很考驗廚師的,因為對于這個廚師的講解能力也很強,對食材的了解。但是實際上在我的認知里面,包括我自己經營的餐廳里面,其實對于大廚的要求不是那么高了。我們都希望所有的來消費的人可以親自來操刀,這樣更增加了他的樂趣和體驗感。
 
郭軍:就是種讓他自己種,摘讓他自己摘,吃讓他自己吃,我們創造經濟價值。而且我們還是收費的。最極致的體驗就是啥都你干了,我們還創造價值。
 
剛才從餐飲的角度,其實昨天還有一位時尚達人,前天晚上我跟朱總一起,還有另外一個朋友他提了很多創意性的意見。這里邊有個什么原因呢?有一個朋友咱們可以多多交流,有一位也是聯盟的老朋友,叫顧海明,是蘇州常熟海明農業的創始人,也是三千畝在長江邊上的農場,他那個農場農莊只給提供火鍋,就是原味火鍋,各種新鮮蔬菜,包括他們養雞、養鵝、鴨,還養了幾只豬,所有的雞鴨鵝,都可以原味涮,都是有機的,所以可能未來咱們的合作社或者未來我們的農莊,如果從消費端再加上內容的話,餐飲的話,剛才給的建議,包括大家可以去多借鑒借鑒,一定是做最簡單,但是讓我們生產出來的東西得到最大的體驗,也降成本。
 
如果按照這個產業板塊來講,從消費、生產到產業制造,那么我們目前為止剛才提到我們的社區對應一個村莊,每一個村莊加上一個社區加起來,是不是能支撐我們一個最小單元的產業單元?能不能?
 
朱宇平:應該是可以,一畝三分地,配比一個村莊,有的社區人多,可能一萬人社區,也有的大村莊是一萬人的大村莊,都是可以的。另外這種對等的關系,當然這是非常理想化的對等的形態,一旦這種理想關系建立起來之后,城市和鄉村就形成了一個紐帶,這個紐帶還有一個很大的價值,就是抗風險能力非常強。如果外面發生什么金融危機等等。
 
李小姐:就是終端消費者的黏性。
 
朱宇平:對,糧食、豬肉再怎么漲價,這里都可以支持的。
 
郭軍:我們的金融專家,從社會資本的穩定性,社區和鄉村綁定在一起的價值。
 
田總:社區和鄉村其實就是我們說的用金融的術語就是讓它數字化,比如我是在每一塊土地上,這個土壤的質量怎么樣,它歷年都種植一些什么東西,是由哪個農戶來種的,他用的什么肥,就是所有的供給都是可以量化的。就像我們說的8424,8424西瓜很多,都叫8424,為什么用蚯蚓肥的8424就很好吃,都是因為蚯蚓肥好,再加上社區和農戶結合在一起。有蚯蚓肥種的8424,對應的各位吃瓜群眾,這一部分的社區里的人,他們能夠在這種互動當中體驗和感受到在互聯網、大數據里面真正的價值。其實每個人都不是孤立的,愿意給大系統、大數據做貢獻。最終我們能走到一起,就是數字化、證券化。
 
比如老張頭、老李頭,這一塊他只負責耕種,所有用的東西標準化。但這塊地是不是可以把它標準化、證券化呢?但這是比較長的路,未來可以做。真正的互動起來,社區爭取就去買老張頭、老李頭的蔬果,把這個權益弄過來。我不知道這種互動是不是可以這樣解釋,就是用金融的術語來說,就是把我們所有的從農產品到農戶到食用者,到吃瓜群眾,包括我們整個的蚯蚓肥的供給,這個形成一個強有力的數字化的產業,讓這一塊足夠的完善的時候,就可以標準化和證券化了。
 
郭軍:田總的提議非常好,因為最近大家都觀察到集體建設用地包括集體基本農田,都在向有利于經濟發展的城鄉融合、產業融合的方向推,而且好像國家最近也提到了供應鏈建設和數字化。所以我們想說的是,從我們提供了第一種解決方案,這里邊在城鄉過程中,這一點我們小蚯蚓產生的產業價值,其實它是符合目前消費的大的趨勢,為什么?因為今天下午和田總都談到,我們現在在消費升級,從消費者的角度讓你對產品,尤其是農產品食品安全、食品健康、食品味道的認知和消費訴求越來越高,這是一個。
 
另一方面,我們現在的確遇到困難了,無論是國家還是疫情的影響、經濟的問題,包括大眾就業的問題,那么我們的消費在緊縮,但是大家真正意識到,是不是大家衣服消費少了,其他消費少了,但是吃的東西需求更高了,更重視了,這就說明我們的需求更精準了,讓品質提高。所以今年這一年身體最重要,第一身體要鍛煉好,第二是注重農產品的品質,不要吃垃圾的東西,我們吃真正好的食品,支持一下好農業、支持一下農村的有良心的農人。像我們在座的無論是餐飲界的還是農業的還是產業的和生物科技支持農業,我們想呼吁鏡頭前的大家,一個是自己動手起來,跟農業關聯起來。第二,垃圾分類有一種好的方法,能讓你從垃圾返回來形成循環,改善你的生活。
 
另外,我們的城鄉融合當中,還有一部分就是我們想提議,用樂田的模式,我們未來在新農村建設、在城鄉結合部的這些田園,我們更放松一些,把休閑農業推廣起來,把社區農業推廣起來。另外,我們也想向村書記們呼吁一下,我們以村鎮為單位和我們大的城市的大社區、大街道進行共建,生產產品共建、消費共建,包括垃圾無害化和生物轉化一起互動,我們一起共建對點幫扶一個村鎮的優質農產品到城市去消費,所以這樣我想這里面可能城鄉包括我們擴大內需,擴大整個經濟的

Copyright ? 2016-2020 北京房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四惠橋南伊莎文心廣場A座3層 電話:010-57466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