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在2018京東數字科技全球探索者大會上,京東宣布成立子品牌京東農牧,通過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全面進軍養豬業。此前,網易丁磊的未央黑豬肉已經正式進入市場,而馬云也在今年3月份宣布阿里將進入互聯網養豬產業,互聯網大佬的入場,讓農業附入了互聯網的基因,農業也變得“時尚”和科技起來。
中國房地產眾籌聯盟始終秉承“以人為本,融合共生”的理念,積極倡導推動鄉村振興下的農業產業的生態鏈融合創新和全域眾籌發展。整合聯盟內外部資源,扶持聯盟企業在農業產業上共同發展。
目前聯盟成員企業中新希望、萬科、碧桂園、協信、綠地、綠城等均將農業產業作為重要業務版塊之一,在農業產業投資、研發、生產、流通和零售等環節深入布局,此外開始吧作為聯盟在眾籌平臺領域重要的成員企業,農業眾籌版塊也是其五大業務版塊之一,目前平臺已經積累了超過2000萬粉絲,注冊用戶超過110萬,而通過眾籌,大量的農業產品將實現從生產到消費的無縫鏈接。
第一是直接從投資和生產端進行農業生產,代表企業主要是新希望、萬科等。
第二是以農業特色小鎮模式進入農業產業,發展綠色田園生態文旅等,代表企業有協信、綠城等。
第三是從消費端出發,從農業生產上游以產業扶貧和農業發展為契機進入農業產業,代表企業有碧桂園、綠地等。
第四是建立農業產品消費平臺,從需求端建立與生產端的直接聯系,解決從生產到消費的資金和銷售問題,典型企業是開始吧。
第一,在政府的支持下,聯合企業家,聯合一些鄉鎮的農民,義務培訓十萬個鄉村技術人員。從而帶動一代鄉村企業家的進步和成長,為美麗鄉村的建設做貢獻。
第三,通過現代農業+鄉村旅游+康養結合+特色產業的引入,建設三產聯動的特色小鎮。
在2018年的鰲亞洲論壇上,新希望董事長劉永好表示,新希望集團決定在未來五年,在農業領域直接投資將會超過500億。他認為農村在新的格局下將有大的發展,現在國家已經有了很好的政策,提出了時間表,并且也給出了很多具體的措施,國有的金融機構也會積極參與鄉村振興的投資。未來會有更多的企業會積極投入到鄉村振興,在鄉村振興里面民間的投資,農民的投資將會是絕大多數,希望國家制定一些政策鼓勵我們農民、農村民間的一些投資,給予鼓勵,給予幫助。
作為房地產行業多年的“領頭羊”,萬科的一舉一動自然引人關注,目前萬科已經初步建立了農業產業小鎮、農產品流通渠道以及種養循環生態農業三個業務版塊。
同時萬科還和臺灣知名農業推廣團隊進行品牌合作,推出全新的農業特色品牌“八十八倉”,擴大當地農業的附加值,增加村民的收入。
公開資料顯示,深圳市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是一家以投資、開發、建設、經營和管理農產品批發市場為核心業務、總資產超過170億元的大型現代化農產品流通企業集團。該公司率先開創農批市場網絡化經營模式,在深圳、北京、上海、天津、成都、西安、長沙、武漢等35個大中城市經營管理了50家綜合批發市場和網上交易市場。
而另一方面萬科的循環種養新農業也在緊鑼密鼓的推進。
與此同時,萬科也在積極儲備農業相關的人才,一份萬科農業版塊養殖業務2018年管培生的招聘計劃顯示,萬科將在2018年招募獸醫和養殖與技術兩類管培生,主要涵蓋動物科學、動物醫學、動物營養、畜牧獸醫等相關專業,所有管培生都將前往美國伊利諾伊州經過為期一年的培訓。
2017年10月,協信集團通過上海協信小鎮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接替平安集團成為上海多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最大股東。
高劍青介紹,多利的模式是通過為當地農村修建基礎配套設施,讓當地農民可以安居樂業;讓當地農民在獲得收成補償的同時,可以作為產業工人受聘于多利農業,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當基地發展成熟后,農民也可以經營民宿、飯館、小商鋪等增加收入;通過產業扶持和技術支撐,打開農產品的供應鏈渠道。
成都多利桃花源
今年1月26日,協信控股子公司多利農莊與關天資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田園綜合體項目合作、農業產業發展基金管理等領域成為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推進落實以田園綜合體項目為載體的現代農業產業項目,同時在金融領域攜手,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共同發起設立一支總規模在100億元的農業產業發展基金。
2016年12月3日,“小鎮在中國”發布會在杭州云棲小鎮舉行,宋衛平宣布在未來的5-10年做出5-10個小鎮樣板,主要位于上海、杭州和北京周邊,這樣的小鎮并不只是地產開發,而是把支撐小鎮的基礎農業包含在內。
宋衛平提到的小鎮是這樣的:距離市中心30-50公里,占地3平方公里,其中農業及相關產業占2平方公里,建筑規劃占1平方公里。在建筑規劃中,90%的是住宅,預計售價1萬/平米,10%的是配套設施,包括醫療、教育、餐飲、娛樂和文化等。
2018年11月8日,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主辦的第九屆廣東現代農業博覽會在廣州廣交會展館拉開序幕。碧桂園現代農業、扶貧自有品牌“碧鄉”、社區零售品牌“鳳凰優選”聯合在“農業創新館”參展,集中展示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最新全產業鏈創新技術。
作為農業產業的新生,今年6月15日,碧桂園在佛山市總部宣布,正式進軍現代農業,成立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碧桂園稱,即將與“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及開研資本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推動第三代雜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廣。同時,將引進現代化農業科技、農業生產管理模式,并將在現代化農業機械和現代化種業等方面進行探索,構建包含現代化農業、人工智能智慧農業、物聯網鏈接的生產流通全過程。
8月8日,碧桂園集團發布通知,原華大農業集團董事長梅永紅將出任碧桂園集團副總裁、碧桂園農業控股公司總裁。隨后,有媒體報道碧桂園計劃收購華大基因農業公司,但消息稱雙方價格尚未談攏。
2010年,清遠英德市西牛鎮樹山村作為碧桂園產業扶貧的第一個示范點和區域,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實施了苗圃產業加住房改造、飲水、道路、電網、通訊的“一帶五”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程。其后碧桂園先后在甘肅、河北、陜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南、廣西、廣東等地的產業扶貧項目投入資金41億元。
隨后的2016年,碧桂園推出“鳳凰優選”。定位于碧桂園旗下的社區生活服務商,致力于為碧桂園小區業主和社會提供“好吃、好用、省錢、安全”的產品,同時豐富社區的服務類型。“鳳凰優選”的發展業態包括大中小型社區店、自動售賣機、無人店、在線商城等。打造“覆蓋最后100米”的社區生活服務平臺。至今,“鳳凰優選”已經在廣州、寧波、武漢、常州等30多個城市開設了近500家店面。而碧桂園的發展目標是20000家。